查看原文
其他

有哪些最终被大众认可、并成为主流的错误翻译?

知乎日报 知乎日报
2024-11-27
点击上方卡片关注👆
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时常产生偏差甚至是错误,然而有没有哪些翻译错误不仅没有被纠正,反而被大众认可、成为主流了呢?一起来看看答主们的回答吧。
有哪些最终被大众认可、并成为主流的错误翻译?
答主:戴子惠phoenix - 凤凰
_(:_」∠)_凤凰你个三舅姥爷啊!phoenix 这货跟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凤凰完全是两码事啊!
我们的凤凰,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,是祥瑞的象征。最早的时候,凤凰指的是一对鸟,雄为凤,雌为凰。但再往后,凤凰的形象逐渐雌雄不分,整体被雌化(代表阴),与同为祥瑞象征的龙(代表阳)组成了轰轰烈烈的中国好 CP,恩爱一秀就是好几千年……古籍中对于凤凰的描述,俞往后俞复杂(还出现了好多不同属性的凤凰亚种,但我们先不理这些,只说其中的模式种)。模式种凤凰身具五色彩羽,形体高挑,举止优雅,兼具「非梧桐不止,非练实不食,非醴泉不饮」等十分龟毛的处女座性格,平日就喜欢四处溜达,飞到哪就给哪带来祥瑞与和谐。总之就像是一只拉粉红色香屎的仙女鸟,不履凡尘高高在上,不是我等 P 民能轻易见到的。
嗯,再来说说 phoenixphoenix 音译为菲尼克斯,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重生,相传每隔五百年,phoenix 就会采集各种有香味的树枝和草叶,叠成一堆再燃火自焚,然后变成喷香的烤……呸,变成灰烬,最后留下来的灰烬中会出现重生的幼鸟。所以大家也叫它重生鸟或不死鸟。看到这里的知友是不是觉得这就是所谓的凤凰涅槃嘛,可是!可是!可是!就如我前文中所描述的一样,凤凰,根本,不会,涅槃!不会!浴火!重生!人家刚开始甚至都不是火属性的,从名字就可以看出,凤最早是一种制造风的大鸟,跟火没有半毛钱关系啊。虽然凤凰的属性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由风转火,但它并不具备于烈火中重生的特性,而且凤凰更强调的一直是它的祥瑞寓意,这是与 phoenix 最大的不同之处。
那凤凰和 phoenix 这两种根本不挨边的神鸟究竟是怎么扯上关系的?问题就出在「凤凰涅槃」这个著名的词上。这个词最早,注意,是最早的出处,就是郭沫若先生写于 1921 年的同名诗作。郭先生将 phoenix 的能力强行加到凤凰身上,并自创了「凤凰涅槃」这一词。这首诗还有一则关于钱锺书先生的逸闻趣事(无限膜拜钱老先生)这个伟大的创作,误导了……不知道几代的人……反正我小时候一直认为凤凰就是会于火中涅槃重生的,还奇怪为什么东西方会有如此相似的神鸟……
其实类似的问题不仅出现在凤凰身上,还有其他的中国神兽。比如最出名的龙和 dragon,这两者根本不是一个东西,长相习性完全不同,而且从文化层面上来说,龙是瑞兽,dragon 是恶兽,两者没有丝毫相似之处。哪怕是翻作 Chinese dragon 也是不对的,外国人看到后还是会把我们的神兽理解成邪恶的物种(嗯,据说是清朝传教士的阴谋)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所创造出的神奇物种断然是不同的,而我们在翻译它们的名字的时候,为什么不尊重对方的差异,为什么一定要千方百计的从各自的文化中选出某一物种对应?中国文化如此灿烂辉煌,我们的凤凰,为什么要借 phoenix 为译名?我们大可创造更加适合的单词,fung-hwang(凤凰),loong(龙),Kylin(麒麟),这才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。
答主:氟铂酸氧白犀牛
白犀牛如果没翻译错的话应该叫宽吻犀,但一个半吊子翻译把荷兰语中的 wijd(宽的,相当于英语的 wide)翻译成了 white(白的),然后白犀的名字就传遍了全球。
而非洲另一种犀牛尖吻犀,大概是为了和宽吻的白犀对映,被命名为黑犀。
你说的黑不是黑,你说的白是什么白。
答主:檀信介山葵(わさび wasabi)被翻译成了芥末,这个错译现在已经错的深入人心了。日本料理中配合寿司和刺身吃的绿色辣味调料是山葵(わさび wasabi)而非芥末,二者虽然味道相似,但是材料和形状都不一样。前者是图左植物的根茎,后者是图右植物的种子;前者长在日本的河边上,后者种在中国的大田里;前者磨成绿色的黏着颗粒,后者磨成黄色的干燥粉末。最早的翻译者估计是在日本吃到山葵后,觉得辛辣呛鼻的刺激味道和家乡的芥末相似,想当然地把日本的山葵酱翻译成了中国的芥菜末,以后也没有深谙植物学又了解日本文化的大牛强势纠错,这才遗错至今。
有的同学要问了「你说了那么多,那我们在国内日料店吃的绿色辣味剂到底是芥末还是山葵呢?」很遗憾,国内除了少数高级日料店提供真正的日本山葵外,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吃的那个绿色辣味剂既不是芥末也不是山葵,而是二者的廉价替代物——原产于东欧的「辣根」,一种与白萝卜同科同属的生物。这东西原本是白色的,商家为了让它相信自己是 wasabi,所以把他染成绿色。为了区分良莠,日本这边管这类东西统称山葵(わさび wasabi),管真正的山葵叫本山葵(本わさび)。
对了,还记得 2016 年辽视春晚上,宋小宝吃的三碗辣根拌面么?对,就是那种染成绿色的管装辣味剂。老铁,没毛病。

答主:KnowYourself
来跟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学上的「非典型」翻译错误。
不知道大家看到「精神分裂」这四个字的时候,第一反应是什么呢?我们看到过很多类似这样的描述(甚至在一些影视作品里):「ta 有精神分裂症,ta 时常表现的像个小女孩,时常又像个脾气暴躁的中年大叔」。
如果你也觉得这样的表述没什么毛病,那么你可能也是被「精神分裂」这四个字给迷惑了,误以为精神分裂症,是「精神上的分裂」,就是一个人分裂出很多不同的人格/个性。

精神分裂 ≠ 多重人格
其实这种「分裂出很多不同人格」的描述,在临床诊断中被称为「分离性身份障碍」(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, DID),指的是人格的分裂,比如在《24 个比利》中,男主人公时而是一名成年男子,时而又是一名青春期少女,就是一种人格分裂的表现。
而「精神分裂」指的是一个人认知与感官的统合失调。这种精神疾病,会影响人们的思维、情绪、行为、语言及对自我的感知,使人们的感知与真实世界逐渐被割裂开来。简单来说,「精神分裂」指的不是「人格、精神」本身的分裂,而是「精神」与「现实」间的分裂。
在 DSM-5(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)中列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出现的阳性症状,体现了患者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。比如:
  • 妄想(如被害妄想、关系妄想、钟情妄想等等,e.g. 总觉得周围的异性都对自己有好感)
  • 幻觉(主要以幻听为主,e.g. 总觉得耳边听见别人在跟自己说话)
  • 言语紊乱
  • 明显紊乱或紧张症的行为(如僵硬的动作或姿势)
在这些症状里,最值得一提的是,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那些固执的想法之所以被称为「妄想」(一般人也可能会有一些固执的想法),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想法通常比较古怪,更重要的则是因为,即便现实中存在确凿的客观证据与他们所持的观点相悖,也无法动摇他们的心中的那些想法(DSM-5, 2013)。
所以,「精神分裂」这种精神疾病真正的含义,绝不是患者「分裂成不同的人,拥有不同人的精神世界」,而是「精神感知」与「现实」间的割裂感。只是「精神分裂」这四个字,确实给人带来很多误导。
不过……严格意义上来说,这也不全是中文翻译的锅,「精神分裂症」的原词为 Schizophrenia,源于希腊语词根「schizein」,意为「分开」(to split),而「phren」,意为「心灵」(mind)(Kuhn & Cahn, 2004),也只强调了「精神」与「割裂」两个部分,看起来好像本身就有一些误导作用,但无论如何这是个对词根改写并拼凑出来的「新造词」,这种情况下,只看词根不看词背后含义的「直译」大法往往就会有点尴尬……
不过,看了对「精神分裂症」的详细解释,你们觉得按照「意译」,Schizophrenia 应该被翻译成什么样的中文词更好呢?

答主:愚木
说一个古文的例子吧。
《庄子·至乐》篇有一句话云:「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、昆仑之虚,黄帝之所休。俄而柳生其左肘,其意蹶蹶然恶之。」大意就是说支离叔和滑介叔游览于冥伯之丘、昆仑之虚,不知不觉中「柳生其左肘」,支离叔见了不禁心生厌恶。
这里「柳生其左肘」一句,清代以前人多按字面意思解释,也就是所谓「忽然间,他的左肘上生出一株柳树」,如唐人成玄英作疏时就曾说道:「柳者,易生之木,木者,棺椁之象,此是将死之征也。」
诗人王维在其《老将行》里,曾提到:「昔时飞箭无全目,今日垂杨生左肘。」
王安石所作 《即事》诗之四提到:「肘上柳生浑不管,眼前花发即欣然。」
白居易《病眼花》也提到:「花发眼中犹足怪,柳生肘上亦须休。」
可见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典故,算得上是被大众所认可了。
而细细玩味「柳生其左肘」这句话,人的手肘上竟会不知不觉生出一株柳树,枝干挺拔,柔弱青翠的柳条在风中荡漾,而所承载着它的主人却已是须发皓白,垂垂老矣——死亡的气息扑面而来。这样的意象可谓相当之震撼。
然而,这翻译其实是错的。清人郭嵩焘曰:「《说文》:「瘤,肿也。」柳,瘤字,一声之转。」 这时人们才明白,所谓的「柳生其左肘」,其实意思就是说胳膊上长了个大瘤子……虽然更接近原意了,可是原来的意境也已经碎成了一地……


题图来源:《波斯语课》



知乎热门文章


永生是否是一种酷刑?


刻在人类基因中的禁令有哪些?


经常刷短视频,大脑真的会变笨吗?


本文内容来自「知乎」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转载请联系原作者

👇点击【阅读原文】,看更多精彩回答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知乎日报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